欢迎进入中企报盟官方网站!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文化艺术栏目
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艺术栏目>>摄影
较低身份位阶作为一种保护机制
2022-06-09中企报盟 返回列表


  戴维·英格利斯在《文化与日常生活》中认为,各阶层惯习的特征来源于各阶层的社会条件,将由“本性”决定的日常行为归为文化现象的产物,社会等级被文化地镶嵌在身体中,并且部分地通过作为社会权力的身体的世俗行为,深刻地影响度过每一个平常日子的方式。其观点在皮埃尔·布尔迪厄基于社会阶层而定的身体技能观点上回收了一些,但依旧昭示社会条件对于惯习的重要引导。

  前段时间,网上传播颇广的“成年人的崩溃只需一个瞬间”短视频引发诸多共鸣。对于青年群体来说,校园生活的印迹尚未完全淡退,而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直面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较大的压力,同时处于事业起步期的青年在生活中处于相对较低的身份位阶,在现实面前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濒于崩溃的负面情绪。没有哪个人能够在极度不确定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下很好生活,对于单一个体来说,处于越大的人群,就越感到寂寞和孤立。面对众多境遇不同的他人,个体必须越来越退守到自身当中以便抵抗自身与他人社会条件的差距,就像鸵鸟、蜗牛一般,通过屏蔽一切来学会如何应对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问题。在网络空间戏谑追求“躺平”、自嘲为“废柴”等,皆是通过自嘲行为将自己置于相对较低的一个身份位阶,以此获得片刻的缓解和宽慰,成为很多青年生活的常态。通过瞬间的宣泄和释放,即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面临困境,至少在片刻得到了释放。而这种瞬间通过网络传播时,处于相同身份位阶的青年很容易产生身份认同和共情体验,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成为片刻逃离现实的“庇护所”,同时也成为情绪释放的理想空间。当自身的身份位阶与所面对的压力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适当下沉身份位阶有利于自身的情感思想和实际情况相自洽,成为心理防线的重要保护机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将自然的色彩深深烙印在人物身上
二维码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手机:010-68707980 电话:010-68707980 邮箱:3932566@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18 号楼 B1608
Copyright © 2022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8858号-9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