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企报盟官方网站!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文化艺术栏目
话题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艺术栏目>>影视>>话题
九十年代的电影谈论啥画风
2022-07-04中企报盟 返回列表


  1996年《混在北京》上映时的一篇谈论。看看那时的影评是什么画风,很有意义。

  一个“混在北京”的文明人.写了一部叫《混在北京》的小说。此人叫“黑马”。他的书甚是畅销。所以,有人把“黑马”说成“继王朔后又一个创造京味小说的`顽主’”。黑马大不以为然。

  一个相同“混在北京”的电影人,许是感同身受,他看中了《混在北京》这部小说。所以,便把它搬上荧幕,拍了一部好电影。这个电影人便是第五代的佼佼者何群。

  说来也巧,早已移情别恋于影视的王朔,最初也看上黑马的这部小说,曾找黑马商谈转让改编权。黑马考虑了一下,还是把小说交给何群。由于何群已有了改编的大纲,并执行了部分资金;而王朔其时忙于拍《血色童心》,一时顾不上他。

  黑马问起他的这部著作将在何方“落户”,何群说福建。此前他曾在福影厂拍过二、三部片子,和福影厂有友谊了。说来也真巧,黑马曾是福建师大外语系的研究生。长安山,闽江水,难忘啊!

  黑马和何群由此而相知。

  何群请一位作家改编。编剧把片名改名为《移民楼的故事》。平淡无奇。何群把它改正来了,还叫《混在北京》。他要的便是这个布满人生况味的“混”字。

  且看:北京,一座一般的筒子楼里,住着同一出版社外地分配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们。经过几年的演化,这儿除了污水满地,常常断电等独身宿舍的首要特征外,人们底子各立门户,过上小日子。

  他们在外是体面的诗人,画家、翻译、谈论家、修正、记者,但回到龌龊、拥堵的栖身之地,便是另一副容貌了。他们丢失、无法、平凡、愤慨……外乡人的漂泊感和对北京无限的眷恋,使他们不时处在两难的地步。

  在这儿,这幢年久失修的筒子楼,成了他们生存状况的标志。从电影论说学的角度看,这是“西风东渐”往后第五代们在城市里发现的一个元社会的能指。

  在这儿,咱们再也看不到第五代的经典环境和氛围的营建:那万古岿然的黄土地.那狂舞绚烂的红高粱,那浊浪滔滔的黄河水,那重门锁闭的深宅大院;还有那苍凉的唢呐,响亮的民歌,

  ……都已然隐姓埋名。

  看来,早年超卓地参加构筑第五代的经典环境的何群,并不为历史感的消融而怅怅然若有所失。由于他早已另辟蹊径,找到了“都市里的村庄”,找到了“混在北京”的人们的栖身之地,导读了一出直面人生、重视实践的活剧。

  搞谈论的修正沙新(张国立饰)是个研究生,他血性未泯,对楼里这帮声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此麻木地忍受龌龊的生存环境怒火中烧。他在路上看到人家乱扔易拉罐,也要愤忿地向季子数说一番,效果被痞子们痛打一顿。他的妻子张小燕挺着个大肚子,千里迢迢地从成都来到北京找他,意欲在京临产。和他同屋的门小刚主动退出来,搬去和冒守财住。老冒正在热恋,专心想把小门挤出来,密告房管科:沙新独占房子。致使房受科长上门来找沙新,要把他老婆撵走沙新愤慨之极.着手要打科长,把个筒子楼闹翻了天。导游出版社深化改革,哲义理为个体书商和社里牵线.并力荐沙新加盟.是出一套《中外名著百部系列丛书》。沙新轻视哲义理这种酸臭文人,何况那些书都是三、四流港台武侠小说和外国低档次的东西,沙新执意不出文明废物。 效果,沙新被社里“优化组合”下来,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怅然离开了北京··…

  剧雪扮演的季子是个美术修正,年青、漂亮。她不愿混日子,想出国闯全国。副社长劳思贵(“老色鬼”的谐音)趁机大献殷勤,清高的季子总是很有尺度地拒之干里,但仍流言四起。只需老同学沙新了解她。

  何群对季子这个人物如怜惜有独钟。他以为女孩子让人觉得心爱最重要,所以他对这个经典言语中的弱者(女性和孩子)进行一番改写、重塑。诚如剧雪所说,“这个人物与原小说中的人物相差较大,小说中的季子是个风情万种,为达意图而在男人群中处处留情的女性;而影片中的她却底子上是个比较正派的女/、。尽管她仍有许多缺点,但由于这些缺点很简单让人了解与怜惜,因此她仍很心爱。”季子的际遇,“寄寓着今世女性的无名的痛楚,难于界说的境况、人无所归属的茫然以及关于夸姣与获救的向往”。(戴锦华语,《境城围住》第101页)她总算扔掉出国的主意,决计去海南闯条新路。她的出走,无悔、无憾。

  腾柏菊(奚美娟饰)和她老公胡义,同是大学结业的修正,但收入不高,日子要算着过。腾柏菊是个精明人,平时爱在公共厨房占个火眼,打听个事什么的.人称“全国榜首俗女性”。胡义的表妹慧慧大学结业待作业,责任带孩子,可腾柏菊却不时找个岔儿责以怨言有一次,不知谁使坏,把她坐在炉子上的一锅水倒了,烧坏了钢精锅,馒头掉了一地。她迁怒于慧慧。慧慧一气之下用.手离开表哥家,竟投入冒守财的怀有。··一

  何群重用声称“我国的施特里普”的奚美娟扮演“全国榜首俗女性”腾柏菊,于反讽中求取本真美质的完结.以引发人们的怜惜。好像剧雪之演季子,可谓殊途同归。关于演员来说,不啻是一次成功的查验,而关于导演.则又是一个成功的改写。

  筒子楼里的首富哲义理(方子哥饰),是新近走红的诗人兼流行歌曲作者。他一天到晚在外应酬,拈花惹草,使他老婆小琴感到萧条。为了要“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他请胡义把他的诗集翻译成英法等语种,每本稿费五千元。胡义对他的酸诗不感兴趣,可老婆腾柏菊动了心。…… 后来,哲义理和歌星黄叶红的.暖味联络露出,一向志足意满的诗人也乱了方寸。

  这便是影片《混在北京》的故事。何群说:“这个戏的味道很淡。它讲的是大众身边的事,大众周围的人。而面对大众与我都很了解的一般人,我也只能说真话。”最初,他读了小说,看到作者“尖嘴薄舌、人木三分”地描绘了一幅“合纵联横.媚上压下”的群丑图(冯亦代语),何群的确怒火中烧地说过:“现在这些知识分子坠落了,是该批评一下。”他“批评”了吗?没有。如若说黑马还有那么一点“尖嘴薄舌”,那么,何群则要宽恕许多。他只是在他的影片中道出了“滚滚红尘中的一群混在北京的小知识分子不趁波逐浪坚持本真而倍感“掉队’的痛楚;同恶相济不能自拔而深陷’疲乏’的苦境;在金钱与情感引诱面前不能自我按捺而让贪婪的人沦为金钱的奴隶,使宝贵的情感变成了廉价的典当。”

  的确,我看了这部电影,有一种酸楚的感觉,在酸楚中多少能悟出一些人生况味。

  原著作者黑马在看了影片《混在北京》后,也坦言相告,说他“最大的感受都是心酸与感动”。“不管怎样,目前这种令人生出怜惜与感动的`有用意义’是我意想不到的,因此我也感到欢喜。何群的电影教我反思拙作,或许它自身的确有怜惜的因子(我配怜惜谁?)当我用《圣经》的话`父啊,宽恕他们,他们不知自己在作什么’来作题记时,我是在以一种轻视的心态在引用这句话。看了电影,我好像觉得我应该用爱的心境去看待周围的悉数,由于我的小说原作也是在很多的能指中徜徉。(黑马:《能指的高兴》,《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12月2口)

  这便是关于何群的影片《混在北京》的言语。这便是黑马所说的“高兴的能指”。

  或许,还应该说说何群其人。何群,男,1955年出生于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家庭的熏陶,热爱美术。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结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后调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从影12年以来先后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书剑恩仇录》、《寡妇村》、《出嫁女》等7部影片任美术规划;1988年改当导演,先后执导《哗变》、《西行囚车》、《烈火金钢》、《上一当》、《消失的女性》、《凤凰琴》、《混在北京》等7部影片。《凤凰琴》1993年获广电部优异影片奖、“五个一工程”最佳影片奖,1994年11月获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4届金鸡最佳故事片奖。

  作为另辟蹊径的第五代导演,何群以为电影面对的是干与万不同文明层次与不同赏识习惯的观众。它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艺术性有必要融入可视可感的观赏性之中。他说:“当我设身处地去领会观众对电影的要求时,我意识到有必要从文娱与艺术的交汇点上去把握并发挥电影艺术的特质。正是这样,我选择了平实天然地讲故事,一同做一名尊重观众与观众相等的布衣导演。”从他执导的几部影片中,能够看出他是怎样地“从某种误区的阴影中脱节出来,逐渐以平实天然的双桨去划行导演之舟.”(何群:《追求与选择》,《电影艺术》,1995,4)


二维码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手机:010-68707980 电话:010-68707980 邮箱:3932566@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18 号楼 B1608
Copyright © 2022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8858号-9  XML地图